职业发展前景

渗透测试学习毕业前景

网络安全前景

为什么选择测试这个行业!

人才缺口大 薪资待遇高
发展方向广 性别无歧视
入学门槛低 学习时间短
发展前景好 工作更稳定
0基础可学 工作圈子好
点击成为渗透工程师

必火安全学院,网络安全黄埔军校

科学的学习方式,高效提升

根据学员个人实际情况,匹配定制化课程服务

零基础

0基础轻松入门学习网络安全

  • 1

    适合无编程基础的学员

  • 2

    学历无限

  • 3

    以漏洞的发现和利用并防护为主

  • 4

    进阶为渗透测试工程师

  • 5

    力争年薪20W

进阶

渗透工程师从入门到高级实战

  • 1

    适合有一定PHP、Java基础的学员

  • 2

    以PHP、Java的代码审计为主

  • 3

    以python开发渗透工具

  • 4

    为名企定向培养渗透人才

  • 5

    力争年薪30W

了解完整课程信息

紧贴企业项目,进大厂工作

根据一线测试技术栈精心设计,助力通关大厂技术面试

了解完整实战案例

必火学院 0基础课程大纲

基础课程截图1 基础课程截图2 基础课程截图3 基础课程截图4 基础课程截图5 基础课程截图6
点击获取完整大纲

加入必火学院你能得到什么?

98%学生满意就业,大部分入职大型互联网公司!

网络安全就业满意度1 网络安全就业满意度2 网络安全就业满意度3 网络安全就业满意度4 网络安全就业满意度5 网络安全就业满意度6

李在镕密会孙正义,三星收购ARM有戏?

发布时间:2022-09-23 20:09:14

李在镕和孙正义,在下一盘大棋?
半导体江湖,硝烟再起!

英伟达660亿美元收购ARM折戟沉沙,本以为会令轰轰烈烈的ARM争夺战消停下来,不成想,反而激发了多方财团与势力的斗志,大有不拿下ARM不罢休之势,就在刚刚,三星掌门人李在镕表示,将与软银孙正义洽谈ARM的收购事宜,行业再一次炸锅~

如日中天的苹果、华为、高通、三星……乃至任何一家手机公司所用到的移动芯片,都离不开ARM的IP核授权, ARM就好比是半导体界的石油,可以说,谁掌控了ARM,谁就享有了开采权,商业价值与战略意义不言而喻!

已然身为全球硬件垂直整合霸主之位的三星帝国,如果此番将ARM再收入囊中,无异于如虎添翼,三星将成为全球半导体的主宰者,深远影响着半导体产业链,只是,黄仕勋为并购ARM折戟在前,各方阻力当前,李在镕又有几成赢面?

1李在镕和孙正义,在下一盘大棋?
韩媒最新消息显示,9月21日,三星电子新掌门李在镕结束了海外出访,正式返回韩国,他表示,软银董事长孙正义下个月将访问首尔,届时他将与孙正义进一步商洽ARM的收购事宜,消息一出,引发热议。

孙正义为何要卖?
早在2016年,眼光超前的孙正义,就豪掷320亿美元收购了ARM,后来ARM的估值一路水涨船高,而偏偏,软银和愿景基金的业绩是连年暴亏,股价也跌得惨忍不忍睹,负债高企的财务重压下,孙正义被迫屡屡抛售阿里股票来套现救急。



孙正义封神经典战役之一就是投资了阿里巴巴,当然这与运气和马云的个人魅力都不无关联,但确实创造了2900倍的投资回报率神话,眼下,阿里的股票不能再卖了,这是孙正义最后的家底,既然动不了股票,那么手头的优质资产,就成了孙正义博弈商海和带领软银冲出泥潭的利器。

软银上一财财年年报(2021年3月~2022年3月)显示,报告期内,公司实现营收6.22万亿日元,净亏损1.71万亿日元,一季报(2022年4月~6月)显示,报告期内,公司亏损3.16万亿日元,这其中,仅愿景基金,就带来了2.33万亿的亏损,亏幅不断扩大,愿景成了孙正义的心病。ARM的出售也就再被提上日程了。

李在镕要得起?
财务实力方面,家大业大的三星集团,想买ARM,是完全不成问题的。

公开财报数据显示,2021年,三星电子实现营收279.04万亿韩元(约合人民币14780.5亿元),同比增长17.83%,实现净利润高达51.57万亿韩元(约合人民币2731.6亿元),同比增长43.29%,三星电子在韩国制造业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达11.7%,在营业利润总额中占比更高达30%!

不屑消耗当年期或合并上年期的利润,单现金或等价物储备上,三星都有绝对的收购ARM的财务,但问题是,买ARM最大的阻碍不是钱,而是各国和各组织的施压,譬如来自美国、欧盟和东亚等各个公平贸易委员会的阻力。

2022年2月,英伟达最终宣布终止660亿美元收购ARM的交易,理由是遭到了来自英、美等各方反垄断部门的压力,面对层出不穷的诉讼,黄仁勋不得已最终放弃,等于前前后后小两年的努力,都付诸东水流了。

不过,狠角李在镕绝不是省油的灯,据公开媒体报道,三星与ARM的投资事宜接洽,比英传达下手都要早。



李在镕与孙正义,资料图

2019年7月4日,交情甚好的三星副董事长李在镕就与软银CEO孙正义在韩国家具博物馆进行了公开会面和亲切的交谈,此次碰面后不到一个月,三星电子就正式将收购ARM加入到工作计划中。

当然,彼时,三星的策略是温和的投资持股路线,也即寻求对ARM最多不超过5%的持股,而且,彼时三星的高层清晰意识到,ARM股权结构异常复杂,想要实现收购难度极大,但三星时刻在等待着,收购的良机。

英伟达收购失败收场,但并没有打消三星的斗志,加上如今软银财务承压,孙正义也迫切想为ARM找一个靠谱的下家,东亚的日本方面,孙正义可以出面游说,韩国方面,三星自己就能搞定,中国方面,孙正义和李在镕共同出面的话,公平贸易委员会点头也将是大概率的事。

在笔者看来,三星拿ARM的控制权,最大的阻力还是在于英美,ARM虽然被软银收购,但根子上它还是一家英国的公司,而且是英国为数不多能拿出手的半导体瑰宝级大牌,目前呢,英政府并不想让ARM成为某一家巨头的旗下公司,并且还在力主ARM的双重主要上市,美国嘛,理由更简单了,怎么能让跟ARM落入跟苹果、高通、英特尔等存竞争关系的三星手上?要掌控也得是我老美的科技巨头啊。



所以,简单的梳理来看,三星最终能不能搞定ARM,尚存在诸多变数,但是,在商言商,如果三星愿意为得到ARM,而开出一个英美和东亚(中日韩)公平贸易委员会无法拒绝的条件的话,也不是没有赢面!

2三星掌控ARM将如何影响全球半导体格局?
回归商业本质,ARM牵涉哪怕再多,终归只是一家公司,何况还要上市,孙正义当年能收购,也就表明如今可以出手,ARM就像是孙正义摆在玻璃橱窗的豪华商品,最终难逃被卖出的宿命。

ARM为何成香饽饽
1991年,ARM在英国剑桥成立,主业就是出售芯片设计的授权(IP核),简单讲,这是靠芯片设计方案授权费和许可费活着的公司,经过30年发展,ARM如今已成为参天大树,全球超过97%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了ARM的架构。

英特尔、三星、IBM、SONY、苹果、高通、华为(海思麒麟)等一众巨头,设计的移动芯片,都是基于ARM架构各自优化设计的,除了手机领域,ARM技术还广泛运用在汽车制动系统与数字机顶盒及网络路由器中,全球超过25%的电子设备都严重依赖ARM。

较之于x86架构,ARM还拥有更易受打通物联网和赋能AI开发等优势,可以说是半导体芯片设计领域的绝对统治者,这就很好地解释了,为何英伟达和三星等巨头如此前赴后继了。

三星如虎添翼?
拿三星来说,鉴于其全球第一的手机大厂的身份,每年有着稳定的数亿台手机的出货和上亿台平板电脑的出货,为此承担的ARM授权费和许可费,将是一笔天文数字,而成功收购ARM后,意味着三星可以通过最优惠的方式节省IP核(CPU&GPU公版)的知识产权费,省下来的钱就是利润,多出来的利润可以反哺研发,提升产品与技术的竞争力。

其二,我们再具象分析,当前,全球有能力设计智能手机SoC的大厂,也就苹果高通海思三星联发科等了,但是,三星自家的猎户座Exynos处理器平台一度被苹果A系列芯片和高通的骁龙系列芯片压着打,倒也不是性能的问题,而是功耗控制水平上,与苹果高通存明显差距。

ARM一旦被三星收购,那么ARM公司,完全可以为三星量身定制设计出IP核,也即届时三星的Exynos处理器,无论是CPU运算还是GPU图形抑或是AI仿生,性能与功耗平衡的能力上,都将获得长足进步(前提:三星代工工艺也需要同步优化,这里三星还需要向台积电看齐)。

一旦三星自家的Exynos站起来了,三星也就成了全球唯一一家,可以自己设计高端芯片、生产制造高端芯片,封测高端芯片的全能级王者了,当然此处芯片包含SoC、屏幕芯片、图像传感器芯片、超声波指统芯片、DRAM/NAND存储芯片等等。

届时,三星处理器性能上才有望能超越高通,才有机会,在全球范围内,一改高端市场苹果一家独大的格局,并最终获得全球半导体的食物链最顶层话语权。

产业链的垄断分析
ARM(安谋)假定被三星收购,意味着三星可以有提升IP核授权费和许可费的筹码,最终一些IC设计厂商量产的SoC套件会否涨价,将是未知数,但可以预见的是,如果涨价,则关乎到每一个消费者,因为每一个买手机、PAD或PC的用户都将为此买单。

另一个角度看,三星凭一己之力搞定了从IC设计、生成制造封测量产等全链路,美国的半导体霸权地位,势必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,直白点讲,可以不用三星的内存闪存摄像头图像传感器和屏幕等元器件,但是你离不开三星的ARM授权。

对于苹果高通华为小米等厂商来说,大家本来都是在公平的起跑线,因为,都要从ARM手里买,但ARM一旦被三星掌控,三星本来就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,与这些厂商存在直接业务竞争关系,这个时候,三星既当选手又当裁判,就会造成公平性的缺失以及垄断性经营的隐患。

所以,各国的公平贸易委员会,可能不会坐视不管,尤其毛病最多的欧盟委员会,所直辖的欧洲市场,恰恰承载着三星出货的大头,据CounterPoint公布的一季度欧洲手机市场份额显示,三星凭35%的占有率无悬念排名第一,苹果市占率25%排名第二,小米市场率14%,排名第三。



而一份来自STRATEGY的调研数据也显示,三星2021年Q3在北美的市占率排名第一,且较之于2020年,同比扩大了5个百分点,苹果紧随其后排名第二,放任三星做大做强,美国真得会坐视不管吗?

笔者认为,ARM并不会成为某一家的囊中物,最终在各方集团的博奕下,会变成多个科技寡头交叉持股的产物,而且,为了使各股东的利益最大化,最终IPO顺利过会,成功挂牌上市将是板上钉钉的。

黄仁勋、李在镕、库克……至多只能成为ARM红利的分享者,谁也吃不了独食!







恒大造车官宣量产,许家印貌似领先贾跃亭

信任,成了横亘在恒大和利益相关者之间最微妙、也最脆弱的一根弦。
“30万以内最好的纯电SUV”正式量产,计划10月交付,你会买吗?或者说,你信吗?

恒大汽车披露的现场图片中,一排穿着工服的人纷纷竖起拇指,背后是看起来有些空荡的车间和排成一纵列的汽车。在9月16日的量产仪式上,恒驰新能源汽车集团总裁刘永灼评价称,“这是恒驰汽车的重要里程碑,将极大提振市场信心。”

“没有任何预热,这不符合恒大以往的高调风格。”在放了大众两次鸽子之后,原本宣布9月20日量产的“恒驰5”竟然提前4天“官宣”了。听闻这一消息后,曾供职于恒大的房企人士感到猝不及防。一位熟悉恒大汽车的人士则用“特别不靠谱”来形容自己的感受。“汽车圈儿都把它当一个笑话来看,或者说,就像看戏。”



来源:恒大集团官网

量产是造车企业最难跨过的一道坎。从研发样车到交付成熟,传统车企一般需要三年,即便是不断冒头甚至激进的新势力品牌,也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。“恒大在汽车领域基本是零经验,它想在三个月内实现量产,这不是激进,这是外行人的笑话。”前述人士称。

如果算上2018年投资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FF公司,恒大涉足造车行业已4年有余。与贾跃亭分道扬镳后,许家印宣布自己下场进军造车,目标是用3到5年时间,将恒大新能源汽车打造为全球规模最大、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,三年计划投资450亿元。

无论是投资新能源整车企业,还是自建工厂生产、销售新能源汽车,恒大在“造车”投入方面都堪称大手笔。而恒驰自诞生至今,身上都带有一定的戏剧性,甚至一度成为恒大拖累。

2021年10月,危机中的许家印忙于自救,将汽车作为“恒大集团未来十年转型发展的中心”。

过去一年来,揣测和质疑声遍及恒驰品牌从诞生到官宣量产的全过程。母公司恒大集团债务危机尚未解除,而“量产”“大卖”等说辞,也已成为“狼来了”般的营销口号,接连上演的延迟操作,消磨着市场本就脆弱的信任。至今,恒大汽车(00708.HK)仍在停牌。

汽车能否如期量产、实现全面复工复产,是摆在恒大眼前的关键命题。巧合的是,“恒驰5”官宣量产同日,许家印还“cue”了一下贾跃亭:身为二股东的恒大问责Faraday Future,敦促其召开特别股东大会。相比至今还在PPT造车的贾跃亭,许家印率先跨过了量产线。

只是,较劲儿的理想和造梦的情怀均已远去。造车之于许家印,更大的用途或许是:还债。



量产活动现场。来源:恒大集团官网

终于量产
恒大长达三年的“造车”之路,终于进入一个新阶段。

3月推6月,6月推9月,原本宣布9月20日量产的“恒驰5”,竟然提前4天“官宣”了。9月16日,恒大集团在官网宣布,恒大汽车的“恒驰5”在天津工厂正式量产,预售价17.9万元。同时,恒大汽车在港交所发表公告称,“恒驰5”将于10月开启交付。

据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官微“滨海发布”消息,中国恒大行政总裁、恒大汽车董事长肖恩,恒驰汽车总裁刘永灼,以及天津市、滨海新区的一干领导和相关负责人悉数出席了量产仪式。不过,一直为恒大汽车加油鼓劲儿的关键人物许家印,没有出现在仪式上。



恒驰5。 来源:恒大集团官网

恒驰5是恒大汽车旗下的首款量产车型。据恒大介绍,该车型在去年12月30日实现首车下线,今年7月6日开启全球预售,此后不到15天,订单超3.7万辆。8月6日,恒驰在官微公众号表示“创下近4万台预售佳绩”,此后再无关于“恒驰5”预订量的消息。

早在2020年8月,包括“恒驰5”在内的恒大汽车首期6款车型就已完成全球首发。按照最初披露的时间表,车型计划于2021年下半年陆续实现量产,而首款量产车型预售时间为2021年上半年,上市时间安排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。

不过,后因母公司中国恒大资金链出现问题,恒大汽车旗下车型量产计划被延后。今年9月16日,恒大汽车在其官网上称,恒驰汽车将倾尽全力,做好量产保障和下一阶段研发工作。

根据最新提出的量产计划时间表,恒大汽车称,“恒驰6”将于今年底下线,明年上半年量产;“恒驰7”将于明年上半年下线,明年下半年量产,同时加快“恒驰1”“恒驰3”的研发进度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恒大汽车官宣“恒驰5”正式量产的一个月前,8月17日,恒大汽车被传出将被广汽集团并购的消息。消息称,此次并购将由广汽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董事、总经理吴松牵头负责,属于政府行为,目前各方尚处于僵持阶段。

此外,有报道称,第一部“恒驰5”出厂至今已经超过半年,但位于天津的厂房至今仅仅生产了约200部恒驰汽车。而且有恒大理财、房地产和恒大供应商入厂维权,导致生产线停工。另有消息称,供应商不愿意接恒大的单,即使接了也要先付款。

对此,刘永灼对《中国企业家》回应称,不存在“被并购”一事。他强调,公司一直在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,“截至目前,既有地方政府,也有多家实力企业,对公司表达了投资意向。”此外,公司始终与供应商保持良好沟通,与供应商合作良好。

目前,恒大汽车筹建的首批展示体验中心已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天津四个城市落户,且4家展示体验中心皆已开始营业。“今年年内,恒驰汽车将在北、上、广、津等国内主要城市建立200家恒驰展示体验中心及授权代理门店。”刘永灼表示。



恒驰天津工厂。来源:恒大集团官网

难言赶超
环顾市场,新能源汽车赛道已经非常拥挤。

“两马当先”的特斯拉和比亚迪早已确立领先优势;大众、本田、丰田等传统跨国车企,正全面向电气化转型;蔚小理、哪吒、零跑、埃安等“造车新势力”,几乎覆盖了新能源大部分车型;吉利、长城、长安、奇瑞等国内传统车企,也已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领域。

恒大称:在人才、经验、技术等方面并无优势的情况下,恒驰汽车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造车路,成立全球研究总院及全球电池研究总院。目前,恒驰汽车在整车制造、底盘架构、智能网联、动力电池、自动驾驶等领域拥有世界先进的核心技术。

肖恩此前表态,恒驰品牌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、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,2025年产销量目标是100万辆,2035年达到500万辆。仅在恒大汽车上海、广州两大基地达产后,便可每分钟生产一辆车。



来源:恒大集团官网

不过,对于刚刚站上起跑线的恒大汽车来说,赶超的希望非常渺茫。为此,恒大只有在产品和营销端加足马力。据称,7月11日,许家印在恒大集团内部召开了一次会议,主要针对恒驰汽车销售事宜,要求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,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销售。

性价比,是恒大汽车面向消费者的一大宣推“利器”。此前,刘永灼曾多次喊出“‘恒驰5’品质与性能可媲美(特斯拉)Model Y”的口号,称“‘恒驰5’是恒驰汽车‘三年磨一剑’打造出的一款30万元内最好的纯电动SUV”。

“在蔚来、理想ONE等一系列新能源车型中,‘恒驰5’配置不算出色,但日常代步完全够用。”一位汽车领域的行业人士评价称。在他看来,“恒驰5”的底子还不错,“2780mm的轴距数据保证了空间,最大输出150kW的电机让官方0~100km/h加速时间做到了7.8秒。”

至于市场反馈,亦是市场不信任恒大汽车的一个方面。据恒大方面称,7月6日预售之后两周,刘永灼称市场反应比预期要好,“从目前来说,恒驰大卖已成定局。”但消费者并不买账。一些汽车论坛上,除了“死忠粉”选择继续等待,很多人都在尝试转手订单。

一位地产人士称,“恒驰5”的定价模式中,有着不少楼盘折价促销的影子。比如,前一万名用户转“大定”“一万可抵两万”就属于“先定高价,然后打折的典型的卖房模式”。此外,“‘恒驰5’的设计理念基本符合性价比原则,但后期落地和产能情况究竟如何,目前谁也不知道。”

多位人士评价称,若最终配置确如所言,再结合17.90万元的厂商指导价,“恒驰5”的确值得出手。但目前“恒驰5”面临的问题可能并不止于车辆本身的配置混乱、功能不全和质量问题,在售后服务方面,他们也表示需要“谨慎”。

“救命稻草”
“恒大汽车卖得好或不好,已经与产品力无关。”一位曾在恒大工作多年的人士总结称。对于恒大发出的一系列“雷声大、雨点小”的口号,他虽然熟悉,但已不再敏感。在其看来,恒大汽车的未来,仍系于恒大整体的“起死回生”,也就是复工复产链条的全面盘活。

9月12日,许家印又立下军令状。恒大集团召开复工复产保交楼周例会,许家印端坐在写着“大干苦干拼命干,为复工复产保交楼努力拼搏”的横幅之下。他说,目前恒大在全国的保交楼项目共计706个,已复工项目668个,未复工项目38个。

许家印要求,“相关地区公司在9月30日前必须全部达到正常施工水平”。次日,据中国香港公开文件披露,位于香港的中国恒大中心大楼已于9月6日被债权人中信银行接管。这座寄托着恒大国际化野心的总部,此前曾被恒大抵押,换到76亿元的贷款融资。



9月12日,恒大集团召开复工复产保交楼周例会。许家印通报恒大复工复产情况并提出要求。来源:恒大集团官网

“恒驰5”的官宣量产,对于濒临绝境的恒大而言,确实是个好消息。作为恒大集团未来十年转型发展的重心,新能源汽车业务已成为许家印的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”。但问题是,内忧外患之下,恒大汽车真的可以支撑起恒大的未来发展,甚至让许家印“翻身”吗?

许家印造车的豪言壮语,至今言犹在耳。“大干三个月,实现恒驰5量产。” 3月22日召开的恒大经营会上,许家印笑容满面,列席者纷纷鼓掌。时至5月中旬,据“恒驰”官微消息,“受疫情影响,‘恒驰5’原定2022年6月22日量产时间调整为2022年9月20日。”

传言很快出现。有消息称,恒大汽车将无限期推迟产品预售。恒大汽车辟谣称“严重不实”,直到7月6日,“恒驰5”宣布开启预售。为挽救市场信任,恒大汽车还称,预售定金及尾款将全部支付至天津津滨公证处专户监管。其在官网上强调,是“为保证您的资金安全”。

信任,成了横亘在恒大和利益相关者之间最微妙、也最脆弱的一根弦。

恒大自身债务危机叠加楼市不景气的背景下,恒大地产项目面临停工停贷的窘境。7月底,因为资金管理问题,许家印亲自签发公告,要求夏海钧、潘大荣、柯鹏、甄立涛、赵长龙和安丽红等6名恒大高管辞职中国恒大及恒大物业。

其中,“二号人物”夏海钧曾任恒大集团行政总裁,是“许家印最信任的人”。

随着恒大整体商业信用的坍塌,市场对恒大汽车的信用度已经急速降低。

天眼查显示,今年以来,恒驰汽车背后公司——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累计57次被不同企业告上法庭。昔日为恒大造车提供融资的“金主”也不好过。今年3月以来,中诚信托因恒大造车项目所涉及的新能源3号信托计划延期,遭到多名投资者举报。

恒大汽车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报,至今还未发布。就在发布“恒驰5”量产公告的同时,恒大汽车还对外披露了其复牌最新进展。据悉,恒大汽车于4月1日上午9时起停牌至今。“本公司股份将继续暂停买卖,直至另行通知。”恒大汽车方面称。

渗透测试资讯



Copyright©2021 必火培训学校(天津)有限公司 版权所有  
备案号: 津ICP备2021007511号-4

本站一切信息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
如发现任何不良信息,请拨打电话:18622800700